【中心观点】【201808】吕越:嵌入全球价值链会导致中国制造的“低端锁定”吗?

[发布日期]:2018-09-03  [浏览次数]:

嵌入全球价值链会导致中国制造的“低端锁定”吗?

吕 越 陈 帅 盛 斌

本文发表于《管理世界》2018年第8期

图1:全文摘要

(图片来源:《管理世界》杂志官网)

观点摘编:本文基于2000-2006年的《中国知识产权数据库》、《工业企业》、《海关数据》以及《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合并数据,考察制造业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我国的自主研发创新效应,并且从技术外溢的过度依赖、企业的吸收能力以及发达国家的“俘获效应”等角度进一步探究了导致参与价值链没有产生预期的技术升级的原因。

我们的主要发现是,不论是从企业自主研发意愿还是研发强度的角度看,全球价值链对企业研发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于外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以及高技术产业来说尤为突出。而且,进一步采用不同的模型设定及内生性讨论,均支持这一结论。

其次,通过影响机制的分析来看,参与GVC的正向促进机制不足以抵消过度依赖于进口高质量高技术的中间投入而产生的替代效应,企业越依赖于GVC生产链,越愿意从价值链中直接进口高技术高质量的中间投入以代替原有的低质量低技术的本国投入,导致其丧失研发创新的动力。

再次,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不足,也阻碍了企业将GVC溢出技术转化为自身研发创新能力的渠道,表现为无法通过GVC网络生产带动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分析显示,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尚处于无法充分发挥吸收能力的门槛值左侧,即仍处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区间内,从而影响了全球价值链的技术外溢效应。

然后,基于考察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距离,我们发现那些GVC参与程度较深的企业,当企业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距离较近时,发达国家受到竞争威胁会展开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升级的“俘获行为”。

最后,在扩展性分析中,我们进一步以中国加入WTO这一外部冲击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企业参与价值链对企业自主研发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回归估计的结论,本文的核心结论依然稳健成立——在考虑WTO冲击后,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意愿和强度的抑制作用依旧显著成立,且这一效应在加入WTO后更为突出并呈现递增的趋势。

正如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今年政府工作重点是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出一批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的核心产业,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并最终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因此,在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本文的重要现实意义在于: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当然,正如对全球化的诸多争议一样,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所带来的技术升级效应也存在国家异质性,尤其是尚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的发展中国家。

因此,深入分析现阶段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技术创新效应,不仅有利于明确中国在全球价值链新型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和利得,更有助于为实现中国制造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和实现价值链攀升找到切实可行的突破口——有赖于企业自身吸收能力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和强化危机意识以及更深度的参与国际经贸易规则的全球治理来实现。

作者吕越

吕越(1987-),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中央财经大学丝路金融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全球价值链与中国;企业创新;贸易与金融。

目前已在《中国社会科学》(2篇)、《经济研究》(2篇)、《世界经济》(2篇)、《金融研究》(3篇)、《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英文SSCI索引期刊Economic Modeling、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并担任英文SSCI索引Economic Modeling、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China & World Economy以及中文权威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财经研究》、《财贸经济》和《南开经济研究》等杂志的匿名审稿人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北京市社科联项目以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课题。曾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奖、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优秀论文奖、“百人会英才奖”、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优秀青年学者”、南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代表性论文入选《世界经济年鉴2016》“国际投资学2015年十佳中文论文(TOP10)”。



上一条:【主任观点】李建军:“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增进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绩效 下一条:【专家观点】李春顶:中美潜在贸易战的利害得失

关闭